自然資源
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,802.00畝(其中:田1,042.00 畝,地760.00畝),人均耕地1.4畝,主要種植水稻包穀 等作物;擁有林地28,167.00畝,其中經濟林果地189.90畝,人均經濟林果地0.15畝,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;草地3,000.00畝;荒山荒地202.70畝,其他面積1,100.00畝。
基礎設施
截止2010年底,該村已實現通水、電、電視、電話四通。全村有274戶通自來水,有65戶飲用井水,有1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。有318戶通電,擁有電視機農戶295戶;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0戶,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4戶。
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;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;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,距離集貿市場6.00公里。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,拖拉機20輛,農用運輸車8輛,機車9輛。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,195.00畝,有效灌溉率為66%,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.00畝,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.23畝。
到2010年底,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5戶;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;建有小水窖39口;已完成“一池三改”(改廚、改廁、改廄)的農戶95戶。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;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;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;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;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。有1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。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,其中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;有 35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。
農村經濟
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1萬元,其中:種植業收入144.83萬元,占總收入的43.75%;畜牧業收入 59.67萬元,占總收入的18%(其中,年內出欄肉豬 428頭,肉牛435頭,肉羊318頭);林業收入6.64萬元,占總收入的2%;第二、三產業收入119.86萬元,占總收入的36.21%;工資性收入89.12萬元。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,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等為主。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9.12萬元,其中,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(占勞動力的10.2%),在省內務工50 人,到省外務工30人。
特色產業
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、養殖業、第三產業等,主要銷售往縣內。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.00萬元,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%。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業特色產業,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和中藥材種植。
人口衛生
該村現有農戶354戶,總村人口1366人,其中男性681人,女性685人。其中農業人口1330人,勞動力784 人。該村以白族、傈僳族為主,其中白族1315人, 傈僳族51人。
到2010年底,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0人,參合率100%;享受低保232人。
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,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,有鄉村醫生1人,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6公里。人畜混居的農戶205戶,占農戶總數的57.9%。
文化教育
該村建有國小1所,校舍建築面積620.00平方米,擁有教師7人,在校學生170人,距離鄉中學6.00公里。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7人,其中小學生170人,中學生67人。
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、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,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。
村務公開
該村到2010年底,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9份,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,339.00畝。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“一事一議”制度。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,定期開展村務公開,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,主要以貼上公告、會議 方式公開。
基層組織
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,下設3個黨小組,共有黨員54人,少數民族黨員54人,其中男黨員36人、女黨員18人。
村委會由主任、副主任、村委委員等組成,下設 4個村民小組。
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,共有團員76人。
新農村建設
2006年以來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,積極組織、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、規劃,總投資150萬元。內容包括生產發展、村容村貌整治、農民增收、鄉風文明、民主管理等方面。
發展重點
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:1、農耕地質量差,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少,沙石多,保水保肥性差,農作物產量低;2、基礎設施差,特別是水利設施薄弱;3、民眾就醫困難,教育教學條件及質量有待提高。
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:以不斷改善全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,以農業為基礎;資源優勢為依託,科技推廣為動力;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,以農民增收為目標,加大勞務輸出轉移力度,培植優良水稻、包穀、芸豆種植,畜牧業改良,種植乾果業三大優勢產業。
肇慶行政區劃百科(二)
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、西江的中游。土地總面積1.5萬平方公里,人口390多萬,下轄有端州區、鼎湖區和廣寧、德慶、封開、懷集4縣,代管高要、四會2個縣級市,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。 |